在5月12日召开的中国寿险业峰会2023暨人身险专委会工作会议上,银保监会首席会计师马学平,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管小军等深入剖析人身险行业转型逻辑,对行业未来监管政策走向、行业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思考。
中国寿险业峰会2023暨人身险专委会工作会议12日在沪召开。银保监会首席会计师马学平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人身保险业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主要指标稳步回升,保障属性持续增强。一季度,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7%;行业总资产2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1%;累计赔付1699.8亿元,同比增长54.2%。
中国寿险业峰会2023暨人身险专委会工作会议5月12日在沪召开,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表示,自上一轮监管改革以来,保险行业逐步实现由乱到治,由过去的野蛮扩张、粗放经营、脱实向虚,真正逐步回归到保险保障的本源。总体上,寿险行业边际向好、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人身险行业发展,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表示,要以回归保险保障本源为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继续实现内涵价值增长,加大新业务中价值高、保障期限长产品占比,保证长期保障型产品的持续经营能力等,回归保障本源。
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表示,监管引领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效果凸显。近年来,监管部门更多靠科技赋能,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数智化监管”的解决方案。为寿险业插上科技翅膀、推动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寿险业的主赛道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寿险业峰会2023暨人身险专委会工作会议12日在沪召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管小军在会上表示,2022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626亿元,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约9%;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达293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6%。截至2022年末,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36家,在沪金融从业人员约47万人。